河北教师教育网

政策文件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文件 >

 《实施意见》的时代特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结晶,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要讲话、论述中指出,教师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希望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这些讲话、论述,为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引。

党的十九大就如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强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前提。我省《实施意见》的出台,有助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成为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人民群众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师资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目前,我省城乡教育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农村教育还比较薄弱,之所以还存在这些问题,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还不高。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地方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等。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瓶颈障碍,努力取得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成效,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需要。

此外,教育领域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如老百姓意见最多的“城区挤,农村弱”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也是师资的不均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个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最根本之道,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是整个教育改革发展的灵魂。

对于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任务,《实施意见》规划了两个时间段。

一是到2025 年,普遍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教师教育体系基本完善;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全省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二是到2035 年,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省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万计骨干教师、数以千计燕赵名师和数以百计教育家型教师;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立足我省实际,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着力点、以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为关键点、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素质为落脚点,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政治地位。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明确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

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大力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着力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突出教师主体地位,推行中国特色大学章程,推行学术(教学)委员会制度,全面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利,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着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地位。

提高教师收入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要求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收入分配体现三个“倾斜”:向班主任倾斜,班主任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教师月平均绩效工资收入水平的25%;向乡村教师倾斜,严格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 元;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高层次人才集中的高等学校可按规定申请提高绩效工资总量。倡导教育家办学,实行校长职级制的地方,实施相应的校长收入分配办法;获得“河北省教育家型教师(校长)”称号人员享受省管专家待遇。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要求民办学校与教师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合理确定教师薪酬,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鼓励为教师办理补充养老保险,提高退休待遇。

教育改革同其他领域改革一样,已经进入“深水区”,特别是涉及“人”的改革,面临的都是“硬骨头”。小修小补不能满足战略需求,《实施意见》以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出八项重大改革任务。

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改革。盘活事业编制存量,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政府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将置换出的编制全部用于补充专任教师。建立完善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调整机制,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

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编制总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岗位总量,教育部门负责统筹教师资源配置、招聘录用、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学校负责岗位聘用。

中小学教师准入制度改革。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Fun88网站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

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改革。坚持按需统筹原则,确定年度教师补充计划,建立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创新招聘方式,根据岗位特点采取笔试、面试、试讲、专业测试、答辩、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鼓励市、县采取考核、考查等方式选聘高层次人才。

职业院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条件。引进高水平紧缺人才可降低学历要求,允许先入职、后取得教师资格。专设流动岗位,吸引高技能高水平兼职教师,不受人员学历、身份限制。

高等学校人事制度管理改革。逐步推行人员总量管理。将思想政治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扩大高等学校用人自主权,由高等学校自主制订招聘条件和标准,自主确定招聘数量、时间和方式,自主公开招聘人才。

教师队伍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其中,中小学主要是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将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职称评审向乡村教师、特教教师倾斜;实现职称评定与聘用相衔接;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职业院校主要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情况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对紧缺优秀人才推行职称直评直聘。高等学校主要是将主系列及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权下放;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实施直评直聘;对专职辅导员实行职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

教师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中小学教师提高师德考核内容比重,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导向,克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倾向。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充分体现技术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高校教师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将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就是师德师风。为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

加强教师队伍党的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推进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持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乡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教育理想,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师德教育。将师德培训内容列入新任教师培训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实行新教师入职宣誓、在职教师教师节重温誓词制度,设立退休教师荣休仪式。定期集中开展优秀教师典型宣传活动,发掘、树立、宣传正面典型。

强化师德考核。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和教师个人信用记录,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

加强师德监察监督。构建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健全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制度。

 

把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作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落脚点

 

 

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方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实施意见》对如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作了详细规定。

抓好教师教育工作。适当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水平,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引导师范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师范专业。鼓励支持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开设师范类专业,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课程。通过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推行“双导师”制度、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提高师范专业建设水平。通过减少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限、部分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优秀学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进入师范专业、实行到岗退费政策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报考师范专业,提高师范专业生源质量。

提高教师准入标准。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和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资格的条件。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建立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试讲、专业测试、答辩、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

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实行全员培训,建立省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燕赵名师、教育家型教师的梯队成长机制。职业院校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启动实施职业院校“燕赵大师、燕赵名匠”建设计划、“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青蓝工程”。高校利用省部共建、本科高等学校联盟等平台,与京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完善“燕赵学者”计划支持办法,启动实施高等学校“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引进支持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实行教师聘任制,优胜劣汰、能上能下,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提高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活力。

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制度性架构已经搭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意见》和《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使各项改革举措尽快落地生根。

一是认识要高。教师队伍改革是教育改革发展中最核心、关注度最高的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只有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推动《实施意见》落地见效,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是部署要实。做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涉及人社、编制、财政、教育等多个部门,要注重构建内外联动、权责清晰、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细化任务分工,确定好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让改革措施能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三是责任要清。要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教师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分工,确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为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实施意见》还要求市、县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制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

四是督查要细。督导检查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多维度评价实施成效,阶段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需要及时改进调整推进方案。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新时代的燕赵教师,从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吸收了无比丰富与厚重的历史,铭记着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同时又在亲手描画着拥有无限想象力的教育新图景。在历史与新时代的双重嘱托下,相信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会不断提高,生活也将更加美好。教师美好起来,教育就会美好,学生就会美好,燕赵就会更美好!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10月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编:050091

DJCP:13010043031-20001